你当前的位置:首页-原创

原创 | 不够准确,也不够安全:ChatGPT的使用体验及忧虑
发布时间:2023-03-08 11:31:21| 浏览次数:

在热点面前,理智容易灼伤。但基于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相信,以及甘愿作去伪存真中的“伪”的自觉,我们愿意聊下对ChatGPT的使用体验。


团队近来尝试在部分研究及非诉项目中辅助性地使用ChatGPT,使用情况如下:


  • 就平台用户假实名,难以追究侵权主体责任的情况发表意见;

  • 就平台用户信息对应多实名主体情况中侵权责任的话题发表意见;

  • 就诉前调解阶段的诉讼保全如何定性的话题发表意见;

  • 就最高院的部分指示性意见发表意见;

  • 就管辖权异议中是否应当进行案件实体判断的话题发表意见;

  • 就律所娱乐法专委的年度活动安排进行设计;

  • 就某商业组织某内部部门的架构体系及人员构成进行披露

  • 就某一项目的开展框架、进程进行设计

……

注:基于上述尝试所形成的成果,均未用于团队交付文件。



一、惊喜


就使用体验而言,“惊喜”是我们的第一反应。


首先,至少从观测视角来看,ChatGPT能够“理解”大部分使用者的语言逻辑,而不是简单地依据提问文本的关键词对反馈结果进行关联;


(事实上,必应很早就开始在网页端集成基于问答逻辑的搜索服务,尽管从结果上看不甚成功)


其次,ChatGPT能够对公开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归纳、整理,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、总结乃至升华。且这种总结的水平不低,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的问答中,ChatGPT总结回答的水平甚至高于助理的普遍水平;


(问答背景是用户假实名情景中的侵权责任追究)


再次,ChatGPT能够基于与用户的沟通,持续对结果进行优化,并将优化过程以及用户反馈吸纳为语料库储备(这里有个有意思的问题:ChatGPT的这类收集行为可否认定为提供服务之必需?);


(图源:数据何规 何琛。仅从问答来看,ChatGPT尚不认为属于提供服务之必需)


最后,ChatGPT能够根据内容的特征,或是用户的指令,就输出内容形式进行调整。如我们曾尝试要求ChatGPT提供所内娱乐法专委的年度活动安排,ChatGPT默认以日程表的方式输出了合适内容。


上述特征,决定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工具必然会对现有的搜索引擎平台形成强烈冲击。而ChatGPT的表现,使得我们相信在不远的一段时间内,它将能够成为相当部分专业人士的得力生产工具,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生产力的阈值。



二、忧虑


对ChatGPT的忧虑与惊喜是一对双生儿。


首先需要强调的是,我们从不担心ChatGPT会取代律师职业。当然,历史车轮浩然向前,如果任一行业会因技术的进步消失,长远来看对人类整体而言都将是利好,这意味着我们的种群已经彻底从相关领域的生产力桎梏中被解放,有余力将目光投向更辽阔的天空。但我们这里的结论是基于一个更肤浅的角度所得出:ChatGPT的作用还远不到能够替代律师职业的地步。


一方面,正如冯清清律师在《律师使用说明书:我会被ChatGPT替代吗?》一文中所言,“邮差的作用并不只有送信”;


另一方面,我们前几天在讨论中也曾提到,ChatGPT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,大概率会催生一批垂类领域的新生职业。或许多年来停留在精美PPT层面的“法律产品”将真的有望成为可复制、高精度的“产品”,由此一批法律人转向“产品经理”及“训练模型”也在预料之中;


再一方面,即使是在争议解决领域,人天然也有区别于AI的用处,这种用处不在于“确定性”,相反在于“不确定性”。争议解决需要
将“目光穿梭往返于事实与规范之间”,但规范可能是相对确定的,事实却仿若已被打破的水杯碎片,自发生后便无法完整还原。AI可以基于特定情形做判断,但除了部分批量或简单案件外,大部分争议中,人仍然能够充当一个给AI“买菜”的角色。且这一角色将十分关键,什么时候放什么菜,将对“烹调”结果产生关键影响。(也许为AI设置复杂的律师思维,使其可以从当事人利益角度出发,对事实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处理是可能的。但设计这样一种产品并不符合当前倡导的道德规范)


我们的忧虑来源于ChatGPT这类产品对既有商业秩序和话语体系的挑战。


其一,ChatGPT可能对商业层面的保密体系提出一定挑战。我们在本文开篇便提到,我们尝试要求ChatGPT就某商业组织某内部部门的架构体系及人员构成进行披露,而ChatGPT也确实反馈了部分有价值(且正确)的结果。但客观上,该部门从未在公开领域对其架构进行披露,只偶尔在公开活动中展现一鳞半爪的信息。按照ChatGPT的回答,相关答案来源于其对公开信息的梳理及关联。ChatGPT的这类能力,使得部分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对涉密信息的控制,以免经营秘密外泄;


其二,ChatGPT可能形成“错误权威”。ChatGPT给出的信息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误导及错误,尤其是在相关问答涉及非公开内容或抽象概念时。但基于ChatGPT自身的学习机制和关联机制,其提供的答案看起来非常丰富详实。甚至当用户持续追问时,ChatGPT会为在先的错误答案“编造”(或者关联)更多的错误信息。如在前述商业架构相关的提问中,ChatGPT给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内部小组,当我们追问该小组的领导成员及历史活动时,ChatGPT进一步给出了诸多并不存在的,或是实际对应其他部门的内容信息。在此基础上,如用户本身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或核查渠道,极易被ChatGPT所误导。有趣的是,当我们明确指出相关信息存在错误时,ChatGPT甚至会为该部分信息的真实性辩解;


(在ChatGPT的世界里,笔者成了一名关注环境公益的知名律师。但图中信息其实全部都是错误的)


其三,ChatGPT本身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。如前所述,用户与ChatGPT的问答会纳入AI的语料库,并用于持续优化结果。而用户的提问,以及对话中的反馈,都可能蕴藏有实质意义的内容,当中不乏部分未公开信息。在无法确保对话内容不会被纳入语料库的前提下,使用ChatGPT本身存在安全风险;


其四,ChatGPT答案有时带有价值判断,而这类价值判断并不一定正确。作为AIGC,问答中出现价值判断是不可避免的。这类判断倾向于何方,有时候并不取决于事实情况,而取决于算法本身的预设,以及语料库中信息。这里我们也提出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想法,如果如同张延来律师在《看了ChatGPT的<使用条款>,确实有点东西》一文中所称的,应当将ChatGPT作为基础设施看待,那么这类AIGC可能将成为未来话语权争夺的重要阵地之一。



技术是可喜的,创造是可敬的,我们欢迎ChatGPT(或者说AIGC强落地时代)的到来,但本文所指出的几个问题,可能成为ChatGPT类AIGC在铺开应用前的暂时性阻碍。期待技术跟合规联动,加快未来到来。



律师简介

方梓楠 律师


方梓楠,法律硕士,专职律师。方律师及其团队致力于提供互联网及泛娱乐领域的法律服务,执业以来,先后为来自电商、游戏、短视频及直播、自媒体、日化、营销、快时尚、影视、音乐界的客户提供争议解决、内控合规、危机处理及常年顾问等法律服务。方律师在网络侵权、知识产权侵权、不正当竞争、经纪合同纠纷、人格权纠纷等多类型纠纷处理中均取得良好实绩,并深度参与多个头部及中腰部企业的非诉事项。




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创世网络 备案号:粤ICP备12056862号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370号广报中心北塔23层 电话:020-83858533 邮箱:kingway@gkl.com.cn

法律声明 | 联系我们